网站首页 >  文化旅游  >  徐兆寿《天地生君子》作品分享会举办

徐兆寿《天地生君子》作品分享会举办

来源:中国甘肃网  时间:2024-10-17

  2024年10月12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文学昆仑”之中生代作家系列活动“今天为什么重提君子——从徐兆寿《天地生君子》说起” 徐兆寿《天地生君子》作品分享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

  甘肃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彭金山,《天地生君子》作者、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兆寿,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光祖,甘肃教育出版社社长郧军涛,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甘肃记者站站长田野,读者出版社副编审、编辑部主任房金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副主任杨天豪,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青年教师白宗军,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系主任赵勇,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吴婧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刘雪娥及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五十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活动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孙强主持。

  活动伊始,徐兆寿对新书《天地生君子》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他用十六个字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这十六个字分别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礼乐之教、君子之道”,而这本书就是“君子之道”的书写。徐兆寿还讲了最近他在上海和广州之行中对于寻找君子形象的体会,他提到了几位他认为符合君子形象的人物,包括达摩、慧能、孙中山、梁启超、鲁迅、巴金、陈思和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立人、利他、无私、正义、真诚等,他们的行为和理念都展现了君子之道的精髓和不同的特征。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徐兆寿不仅展示了他对君子形象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向在场的听众传达了君子之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主持人孙强教授接着徐兆寿的介绍认为,从对西部文学尤其是甘肃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徐兆寿近年来创作风格的变化,指出徐兆寿的作品从《荒原问道》《西行悟道》到《补天:雍州正传》,再到最新的《天地生君子》,展现了一条清晰的创作轨迹。他认为,徐兆寿在其文学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使命感和责任感。

  范鹏教授从他心中的君子标准出发对君子形象进行阐释,他认为,界定君子的标准其实十分简单,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有良心”,多加一个字来讲就是“不昧良心”。徐兆寿先生的作品《天地生君子》一书,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以其文史哲贯通的诗人气质和中外欲打通的文学视野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君子在天地间的宇宙流行图、人生大道象。

  彭金山教授从对《天地生君子》一书的理解讲起,他说,徐兆寿在书中写道“我的写作始终在寻找中华文化的道路”,《天地生君子》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最集中的阐释。同时,他指出了《天地生君子》一书的几个鲜明特点,第一点是“看源起”,徐兆寿的作品从中国文化的根和中国上古的思想去考察和考辨,追溯了中华文化的起源;第二点是“视野开阔”,善于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去做研究,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探寻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文化中真正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方面。他评价道,徐兆寿完成了由“问道者”向“悟道者”的角色转变。

  在探讨君子观念的语境下,杨光祖教授首先对君子人格的概念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孔子将道德观念赋予了“君子”这一角色,从而奠定了“道德治国”的基石。他认为,君子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愿景,即乌托邦。杨光祖教授也指出过去君子与小人并存的观念,认为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难辨。此外,杨光祖还特别指出,《天地生君子》一书标志着徐兆寿创作生涯的重大转变与深化。该书采用了“先知写作”的独特手法,展现了徐兆寿卓越的想象力、跨越国界的全球视野,以及富有交流性的写作风格。这些特质共同促成了该书在广大读者中赢得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郧军涛以编辑的专业视角,对君子这一主题的评判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他特别指出,《天地生君子》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君子标准的独特视角。进而,他从哲学的维度,提炼并阐述了君子的三大核心特质,即“厚道”“厚学”与“厚德”,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君子形象的精神支柱。同时,他高度评价了《天地生君子》一书的三大显著特点。首先,该书致力于“寻根溯源”,徐兆寿在书中倾注心力,力求追溯并揭示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其次,该书深刻探讨了君子与天地之间的微妙联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最后,该书还敏锐地触及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与品格塑造,为我们理解当下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读者出版社编辑、本书的责任编辑房金蓉详细阐述了该书的诞生历程。该书自2019年起便启动了筹划工作,历经五载,现在才得以正式面世。房金蓉以“人人皆可为君子”为切入点,阐述了君子从“自我”到“无我”的成长历程,认为君子形象的塑造是一种自我提升与超越的过程。真正的君子不仅应具备内在的自我约束力,还应能够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影响他人,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杨天豪从文学史的视角审视该书,认为在《天地生君子》这部作品中,徐兆寿不仅深刻反思了人类的前行道路与命运归宿,还展开了对文化本质的深邃探索,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追寻。进一步讲,他从哲学与科学的双重维度,深入剖析了该书的实践意义,倡导每个人均应以君子为楷模,不断自我提升与完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甘肃记者站站长田野从“寻根”及历史演变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君子与天地之间的紧密关联,明确指出这一关系构成了一个宏大且深远的命题。他进而依据书中的具体论述,阐述了“道”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深远影响。

  白宗军从文学、历史、宗教与哲学的多维视角出发,对《天地生君子》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书以其开阔的视野,巧妙地将中国与西方的哲学观念相融合,通过深入剖析西方古希腊哲学的精髓,进而阐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根基与独特魅力。

  青年教师刘雪娥从文化融合的独特视角出发,认为这本书体现了徐兆寿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同时也提出了对君子形象进行现代化重构的必要性。她认为传统并非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应当勇于打破并创新发展的对象。

  王顺天博士从宏观的层面探讨了《天地生君子》一书,他认为徐兆寿写作风格的变化,是其多重身份交叉的结果,诗人、作家、评论家、学者、纪录片导演、短视频创作者等多重身份使徐兆寿的写作风格走向多元化,徐兆寿完成了由“问道”向“悟道”甚至“布道”的转变。

  随后,来自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纷纷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徐兆寿所著的《天地生君子》一书。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系主任赵勇对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评议,还谈到了自己对于君子形象的界定。他认为,《天地生君子》一书中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泛化的问题,同时也探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最后,徐兆寿进行了致谢和回应。他说,感谢与会的所有学者和同学们,使我进一步看到君子人格的万象。佛陀有 84000 个法门令人得道,君子是否也有 84000 种形象,但无论如何,在今天,君子不仅仅是儒家所占有,也不仅仅是中国文化所独有,也不仅仅是男人拥有,而是今天全人类文化的共生者,是男女皆可追求的一种人格理想,是对知识分子、公民身份的进一步升华。总之,这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一个名词,一个形象。

上一篇:张掖肃南:祁连山下呦呦鹿鸣 空中草原云淡风轻

下一篇:省广电局组织举办“走进金果静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媒体行动”采风创作活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