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术馆就在农家门口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时间:2024-03-12
原标题:【视点】看,美术馆就在农家门口
屋后絮语 (中国画) 王莉
祥云 (油画) 胡少东
农家处处好风光 (中国画) 党志斌
芒种 (油画) 张海峰
春之曲 (中国画) 张云
雷媛 郁婕
龙年新春,在陇南市武都区琵琶镇张坝村,除了观看社火、参加拔河,逛一逛年前挂牌的乡村美术馆廊,也成了张坝村人今年过年的一项新内容。
落户于张坝村的乡村美术馆廊,是我省“乡村美术馆廊”工程首批建设的三家乡村美术馆廊之一。此前,已经有两家乡村美术馆廊于2023年深秋之际分别在天水市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和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挂牌。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对于一座村子,美术馆廊意味着什么?
是一处乡村文化新场景;是一种“文化+旅游”模式的跨界新融合;是一座艺术贴近农民走进生活的真正桥梁……
增添乡村文化新场景
张坝村美术馆廊的具体位置,就在张坝的古村落。这里错落有致排列着黄墙灰瓦的古民居,这些印刻着岁月痕迹的古建筑,具有较好的参观旅游价值。而今也是当地一处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包括了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农民画等画种的115幅内容积极向上、彰显中国文化之美的作品进入张坝村乡村美术馆廊,以及洛塘镇沟底下村和褚家山村的部分农户家中。
入驻乡村美术馆廊和进入农家的作品,均来自省内。2023年年初,甘肃省文联开展了“乡村美术馆廊”建设暨“美术作品进农户”活动,本着以精品奉献人民的原则,甘肃省美协在全省范围发布征稿通知,共收到投稿作品861幅,经初评、终评选出入选作品261幅。入选作品已分别捐赠于三家乡村美术馆廊,部分作品参加“美术作品进农家”活动。
“此次‘乡村美术馆廊’的建设,对于打造武都乡村艺术创作和展示展览平台,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武都区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月12日张坝村“乡村美术馆廊”挂牌仪式上,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蓓如是说。
赋予乡村生活新韵味
强化“文化+旅游”模式跨界新融合的同时,农家门口的美术馆廊,也成为乡村文化新场景——尊重乡村原有基础设施,遵循乡村原有的气质,用艺术赋予乡村新的文化韵味。
作为全省首个“乡村美术馆廊”,坐落于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的美术馆廊设在位于村子中心的贡生老宅。这座中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已历经百年沧桑,是清代咸丰年间贡生董润之故居。60幅美术作品分别悬挂于老宅的大小10余间房内以及院墙上,为古朴的宅院增添了一种现代艺术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老宅自2023年11月“升级”后,董庄村人出入这里就更频繁了,或三人一组,或两人结伴,这个屋子看看山水画,那个房间瞅瞅农民画,喜欢的,就用手机拍下,然后,再和身边的乡邻说道说道画儿……
武山人张宇声是一位农民画家,这一次他的画作《银花珠光》也“进了农家”。这幅国画作品以紫藤为主题,展现了一种“万岁青藤竞群芳”的气韵。“我是武山洛门镇的,多次来这里写生。”张宇声说董庄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了他,也吸引了来自省内各地的很多艺术家。虽然自己的作品没有被选入家乡的美术馆廊,但董庄村美术馆廊挂牌当日,张宇声就在现场,并和董庄村人一起,又一次参观了挂满美术作品的贡生老宅后,他觉得老宅有了一种新感觉。
和贡生老宅一样,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龙景村乡村美术馆廊所在地——龙景村,也是一座蕴含历史文化的美丽乡村,当地打造的乡村记忆馆以集中展示当地深厚的农耕文化为主。眼下,美术馆廊的建设,无疑更进一步推动了龙景村“农业+文化+旅游”模式的跨界新融合。
来自定西的画家毛文琳,创作的花鸟画作《小院春深富有余》被龙景村的美术馆廊收藏并陈列展出。《小院春深富有余》通过花鸟画形式来表现农家小院中的一处平常小景:绿植婆娑掩映之下,几条金鱼在池中畅游,春意盎然。“作品旨在表达乡村振兴进程中政通人和,春光明媚,农民生活因富而余,因余而尚美、爱美的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毛文琳说。
正如在作品《小院春深富有余》中所表达的主旨,经常走入乡村的经历,让毛文琳深切感受到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丰富和提升精神文化的急切需求。他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表示,把美术画廊建在农家门口,“这是非常有诚意、有温度和接地气的事”。
“‘乡村美术馆廊’建设暨‘美术作品进农家’活动,着眼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可以推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使美术馆廊成了农民日常能够去的聚集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绘画系主任张伯智说。
激发乡村建设新活力
截至目前,共有90幅美术作品在“美术作品进农家”活动中,走进了武都区琵琶镇张坝村、洛塘镇沟底下村和褚家山村的30户农家。
“80后”张有涛是张坝村人,这一次他家里获赠了一幅山水画,他说当时就把画挂在了家里的堂屋里。“90后”张微卫家里也获赠了一幅山水画。“家里人都很喜欢。”张微卫觉得家门口有了美术馆廊,还有美术作品直接进入农家,无论从收藏还是欣赏的角度,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审美的引导意义。
画家田苗的《双吉图》也是进入农家的作品。“《双吉图》是一幅以农家田园小景创作的写意花鸟画作品,记忆里小时候姥姥家院子里满是花草,蔬果棚架下鸡犬悠闲地晒着太阳。”得知自己的作品进入了农家,田苗很开心。一直以来,她的不少作品都被乡里乡亲或收藏或悬挂在厅堂之上。身为陇西人,田苗说家乡的民间文化深厚,她从小看着厅堂的字画、年画、皮影、社火、剪纸、香包和各种手艺人的活计就爱慕不已。“我创作的着眼点多聚焦于乡土文化、非遗、民俗等。乡亲们能喜欢我的作品,我觉得主要是这些作品都源于生活。”田苗说。
画家毛文琳经常参加送文化进基层、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义写义画活动。让毛文琳记忆深刻的是,在义写义画的现场,自己常常被乡亲们对书画的真心喜爱所感动。“老百姓喜欢你的作品并挂在家里,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褒扬。”毛文琳说。
在张伯智看来,艺术家要创作出满足老百姓文化需要、被老百姓真正喜欢的优秀艺术作品,需要走进乡村,贴近农民。而乡村美术馆廊就是艺术家贴近和了解农民艺术追求的一扇窗口、一座桥梁。
“对乡村文化艺术建设,除了外部力量的介入支持参与,乡村的内生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张伯智表示,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现在,除传统节气、节庆期间各种相应文化活动之外,更应该加强激发这种内生力量。“可利用好乡村美术馆廊,不定期举办各类优秀展览,鼓励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还可通过实地考察、论证,举办农民真正喜欢的书画培训活动,同时,还可通过设立艺术实践基地,以及艺术家们长期的现场实地写生、采风等活动感染和引导,让农民真正喜欢艺术,融入艺术,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经久不衰的内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