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旅游  >  河南文旅推“建”官|王少华: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高质...

河南文旅推“建”官|王少华: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从五方面着手

来源:大河网官方帐号  时间:2023-06-30

  编者按:老家河南怎样才能成为让人向往的目的地?厚重的河南文化怎样变成让人向往的河南范儿?河南文化旅游怎么玩儿?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每一家景区都能成为河南故事的讲述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河南文旅推“建”官》特别策划,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旅游从业者,从智库研究角度和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实际出发,为河南文旅发展支招。

  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力量之根和发展之魂,是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基本底色,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动能支撑。然而,审视当前乡村文化发展,存在发展主体缺失、传统文化血脉遭遇存续危机、现代性不足、文化认同萎缩等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赓续传承文化,留住乡村记忆;如何提炼乡土文化基因,重建乡村生活;如何激活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以下五个主要问题:(1)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融而不序,缺乏长期规划。一是缺乏市县整体性规划,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千面一村,而同质化必然带来无序竞争;二是缺乏村级层面合理规划,缺乏深入的实地调研,必然导致乡村文化旅游无序发展。(2)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融而不合,缺乏特色。(3)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融而不深,缺乏高质量产品。一是乡村文化旅游融合敷于表面。在旅游产品中加上文化或者新建文化业态,融合敷于表面,为融合而融合的“假融合”现象极为严重;二是乡村文化旅游融合过分注重形式。郑州市部分乡村以本土民间文化为范本创作了大量的旅游演艺项目和多媒体表演项目,但是大多品质低劣或缺乏创意,高质量产品极度匮乏。(4)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融而不长,缺乏保障。一是缺乏土地保障,乡村文化旅游土地建设指标明显不足,且土地流转手续较为繁琐;二是缺乏资金保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还面临着银行融资难、社会资本介入难、旅游发展融资体制单一等问题,导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长期发展。(5)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融而不专,缺乏人才。一是缺乏“文化人才”。“高龄传承人”是常态,“传承无人”是普遍难题,如何让更多的拥有时代意识和活力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二是缺乏“专业人才”。乡村旅游急需策划、管理、运营、推广等专业人才。

  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保护传承与利用乡村特色文化,以郑州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郑州市乡村旅游规划体系

  一是形成郑州市四级乡村旅游规划体系。编制《郑州市乡村旅游五年发展规划》,做好郑州市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各区县 (市)、重点区域组团、重点乡镇及重点村结合本地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编制地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成立郑州市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督导小组,全力推动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

  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精准寻找乡村文化之根

  一是开展普查。充分挖掘以居住地、服饰、饮食、礼仪、游艺等为主的民俗文化,摸清家底,调出“本土味”,精准把握当地特色元素。二是挖掘地方志。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是地域文化的基础、源头和主脉,需组织专人持续深入挖掘整理地方史志资源,确立文化源头。三是找寻主题。文化主题立意要深刻,可以从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乡村文化的主题,创新文化形式、业态模式和载体方式,满足市场和时代需求。

  三、丰富高质量产品供给,全方位展示乡村文化之魂

  一是可赏。“赏文化”,以本地历史遗存、事件传说、地名人物、传统民俗活动等为载体,打造特色人文景观,修缮祠堂、古井、乡村庙宇、乡村牌坊、乡亭、乡桥、乡村小品建筑、乡村古民居等活的历史文化符号。二是可食。“吃文化”,坚持“定位主题化、管理专业化、菜品特色化、服务品质化”的努力方向,坚持“在地性”的目标,制作地道、蕴含乡土文化的乡村美食。三是可宿。依托名人、名事、名村、名诗、名肴、名产等本地特色资源,将非遗文化、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四是可购。“购文化”,开发“乡村1号产品”,如特色文创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生产生活用品。五是可娱。“娱文化”,打造文化才艺秀、非遗技艺秀、农活绝活秀等品牌项目。六是可感。“体验文化”,设置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

  四、整合资金资源,构建全链条要素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以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发挥区域金融中心优势,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扶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

  二是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用地保障。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支持以出租、合作方式盘活集体、个人闲置房屋、宅基地等资源。

  五、夯实人才队伍,构建人才建设大格局

  人才是实现以乡村旅游发展保护和振兴乡村传统文化目标的关键要素,让人才下乡、回乡,让乡村人才流动模式从“离土”到“归土”,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在建设文化人才队伍方面,坚持“挖掘和培育本地文化人才,让年轻人成为非遗守艺人”。一是强保障,把非遗传承人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二是强培训,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培训;三是扶团体,提升基层民间院团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能力。

  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方面,坚持“培育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一是政行联动,积极推进“旅行社带村”“A 级景区带村”共建共享发展模式。二是政企联动,培养一批懂旅游、爱农村、会经营的旅游带头人。三是政校联动,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四是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组织引导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青年创业团队等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五是加快出台有关乡村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措施和政策,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用人难问题。

上一篇:“十二城”抱团打造旅游大环线:畅游西北 应有尽有

下一篇:古都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的文旅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