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旅游  >  在深化文明研究中推进文旅融合

在深化文明研究中推进文旅融合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3-05-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文明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成就的总结概括,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和发展现代文明提供了全新选择和经验借鉴,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化文明研究和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将为推进文旅融合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文旅融合,关键在“文”,落实于“旅”。文明不仅是文化的血脉和基础,而且是旅游的资源和内涵。多元丰富的中华文明为我国文化和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也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最深厚的根基所在。无论是历时性的文明古国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和文明传承的流变,还是共时性文明的区域特色、文明交流往来和互动影响,以及对随后中华文明的影响,都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开发可以讲述的有意思的故事。

  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围绕文明溯源、文明互鉴、文明复兴开展深入探讨,不仅是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也为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文旅融合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文明遗址是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文明遗址的深度体验不仅能够增长游客的历史知识,对于增强中华文明自信、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都具有强大的力量。文明研究过程中对于新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对既有文明遗址认知的不断全面和深入,都为文化和旅游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超越时空的历史故事来源,既让游客为先民的智慧而惊叹,同时也凝聚了共同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力量。在文明遗址保护基础上,结合区域居民当前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中华文明穿越千年、动态融合、生生不息的真实呈现,则为区域文化生态保护、文化产业开发和文化形象传播提供了多维的思考角度和丰富的可能性。借助于现代数字艺术形式,激发艺术创想力和表现力,更加多元的体验方式成为可能,特别是沉浸式的古文明体验,能为文旅融合带来更加多元的体验方式,延伸文旅融合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商业可能性。

  一般认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形成了阶级、王权和国家。古文明的产生是早期人类进入古农耕文化之后,逐渐在大河流域聚居,形成文明古国的雏形。大河带来丰沛的用水和松软的农耕土地,对于早期农耕工具简陋的人类来说,大河流域成为农耕最佳的土地。古埃及文明依赖尼罗河流域每年雨季洪水泛滥后留下的两边肥沃的土地;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河流交叉的新月沃地;古印度文明绵延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而古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由于地中海开放的地貌,让侵略更加容易,古埃及遭遇了多次的国家覆灭、外族统治和文化同化,如今除了遗址文物的存在,几乎找不到其他的存在痕迹;处在中东的古巴比伦王国,也多次遭遇王国的更迭,成为消失在历史中的文明古国;古印度在与西方文明的长期交流和战乱对抗过程中,甚至遭遇了主要人种的更迭。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人类文明史,还是中华民族史的角度,中华文明都具有重大而深厚的文旅开发价值。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理念,围绕公元前3500至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20个左右的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对各个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生业形态、社会分化、相互交流,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模式与机制、道路与特点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文明定义和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而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以来,对于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4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其他中心性遗址的重点发掘,以及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的大规模考古调查,特别是成都金沙古蜀国遗址等重要中华古文明遗址的重大发现,不但从时间线上证实了中华文明历史中三个阶段古国的真实存在,而且跳出中华文明以黄河和长江为中心的空间限制,展示了同一历史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多元丰富的文明存在,更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由来久远,各古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影响的深入和频繁,从而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了许多新的增长点。2001年初,金沙遗址被发现,据此建立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成都市的文化名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旅游资源,吸引了上千万中外游客入馆参观,被纳入成都、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线路。文博资源的活化利用,带动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打造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开辟了新形式和新前景。文创开发,推出文旅共融新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金沙文创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以时空的宏观视野进一步深化中华文明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拓宽文旅开发,是彰显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弘扬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的应有之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由多条文明带共同构成。从空间的视野来看,从西到东,从北到南,自然空间环境和不同的地质地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时间的视野来看,文明的流变、互动和融合的痕迹,都能够在文明遗址的探索和挖掘中慢慢呈现。正是多样瑰丽的文明带为文旅融合纵深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特别是随着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文明研究迎来新的机遇,其文旅价值也在时空资源、故事资源到表达资源的挖掘等各层面更具有多元性、效率性和创意审美性。充分运用跨学科融合和技术表达的多元可能性,进行中华文明文旅价值开发,形成在人类文明、中华文明、区域文明价值不同层面的挖掘,既有助于在全球文明视野中的动态感受体验的对比和丰富中华文明体验,也有助于地区文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激发和实现。


上一篇:宁夏将办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盛会

下一篇:党建引领非遗传承 助推施秉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