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亮点纷呈 消费持续升温
-
【聚焦深圳文博会】数字敦煌:让千年文化展现多彩魅力本届深圳文博会甘肃主题馆内,敦煌研究院的主题展区成了焦点:莫高窟这座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的千年文化遗产,搭载着前沿数字技术的车轮,从西部戈壁走向南方都市,以栩栩如生、触手可及的多元形式展现其多彩魅力。 敦煌研究院展区布展简约大方,分核心技术能力展示、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文创展品展示3个单元,全方位展示“数字敦煌”项目成果,体现出文物保护科学、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传播有机融合,为世界文化[ 2025-06-04 ]
-
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 ——对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执笔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占勇、本报记者白雪蕾;调研组其他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亚文、张志颖) 编者按 我国古代典籍卷帙浩繁,见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 2024-01-26 ]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记者19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名单近日正式发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功入选单体类基地,成为陕西省首家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设立,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起,推动开展解决文化和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或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未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着[ 2024-01-23 ]
-
「甘快看」甘肃全面发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栏的话: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全省上下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全面系统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陇原大地落地见效、[ 2024-01-17 ]
-
三星堆光影展亮相苏州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日前在江苏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亮相,以全新形式演绎三星堆文化,带领观众走近神秘的古蜀王国。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发现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都城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中创文旅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苏州紫荆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策划了这次展览,用先[ 2024-01-10 ]
-
法国雕塑大师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让·卡尔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超越法则的伟力——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让·卡尔多先生的作品回顾展,共展出雕塑作品70件(组),素描作品20件(套)。 让·卡尔多(1930—2020)是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长期在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当选法兰[ 2023-12-26 ]
-
专家解读|吴承忠:文化和旅游产业整体向新兴领域转型升级近期,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旅中国主办的2023年三季度文化和旅游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相关专家就2023年前三季度文化和旅游发展趋势进行解读与研判。以下为专家现场发言文字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呈现整体稳定增长。其中,文化新业态涨势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文化产业整体加快向新兴领域转型发展。具体来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表现出色,而文化娱乐休闲服[ 2023-12-11 ]
-
数传集团:倡议文化赋能品牌 实践文化推动创新文化赋能,品牌赢得新发展;品牌引领,在文化交融中共同进步。12月5日,“文化赋能品牌引领‘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中外品牌论坛”于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期间举办。论坛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上海分社主办。数传集团荣获“文化赋能品牌博鳌倡议企业”荣誉,集团执行总裁施其明参加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稳扎稳打擦亮金字招牌 施其明在论坛上提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 2023-12-11 ]
-
新业态新场景带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一批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应运而生,依托数字赋能和艺术设计,给人们带来文化消费新体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街区商业的有机更新,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北京隆福寺如今焕发出新活力。闲置老食堂变身为新锐美术馆,废弃旧车库改造成运动生活空间,还有飞行影院、沉浸式剧场、共享办公。隆福寺街区如今每周举行超过100场各类文化演出和艺术展览活动。[ 2023-12-11 ]
-
中国动漫“秀”出新意与活力近年来,一批国产动画电影亮相大荧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作品,以好故事、好制作收获了不俗的观众口碑和票房表现。与此同时,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动漫IP开发持续升温,正成为激活传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打造文旅品牌的新动能。 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指导,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区文[ 2023-12-08 ]
-
【陇上故事荟】 一骑红尘荔枝来荔枝鲜 荔枝煎 文\薛世昌 ●核\心\提\示 南州六月,荔枝正红。马伯庸新剧应景而出。 细细品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诗背后,竟有着“生死时速”般的辛酸故事!而一颗奔跑的荔枝,从岭南,奔跑到长安;从唐朝,奔跑到现在,它绿肥红瘦的故事,终于有人讲出来了! 而我关于荔枝的种种体验与记忆,也被瞬间激活,涌上心头。 40年前的1985年深秋,我在甘肃省平凉[ 2025-07-03 ]
-
【诗和远方】 关于荔枝的古诗词在我国,荔枝不仅是一种好吃的水果,也是可以入药的中药材,更承载着文化意义,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对其吟咏赋诗。 《过华清宫绝句》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的生活。首句从长安“回望”,展现骊山的美景,宛如锦绣堆垛。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点明事件发生的地点与背景。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 2025-07-03 ]
-
“鲁艺精神”的辽宁传承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附属艺术学校学生表演《小小鲁艺传承人》 葛 鑫 摄 2025年,时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83周年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辽宁大地正掀起一股红色文艺热潮。 作为延安鲁艺的直系后裔,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日前举办系列活动,回溯《讲话》精神,阐释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 从延安到沈阳:鲁艺精[ 2025-06-26 ]
-
古韵今辉 千年古刹南郭寺谱文旅新篇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南山之麓,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南山景区。这里,古木参天,梵音袅袅,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兼具现代休闲度假的惬意与活力。 6月22日,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中央及省级媒体采访团来到天水秦州区,探访了坐落在南山景区的千年古刹“南郭寺”,了解了景区发展情况。 据了解,南山景区已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众多景点星罗棋布,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其间,坐落着[ 2025-06-24 ]
-
岷县:千年山歌焕新声 岷州“花儿”绽芳华在岷州大地,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长河,从山野田间走向世界舞台,它质朴纯真、高亢悠长,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着各民族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洮岷花儿”。200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岷县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每年农历五、六月,岷县宛如一幅绿意盎然的诗意画卷,此时,山野间的“花儿会”便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色彩。“花儿”歌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你[ 2025-06-20 ]
-
用琉璃复刻明孝端凤冠 年轻匠人把创新“写入”传承用琉璃制作的明孝端凤冠 这是一顶独一无二的琉璃凤冠,由三个年轻人耗时两个月打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举行的“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展厅中,琉璃凤冠和古代中国展厅内的明孝端凤冠遥相呼应。 “这是我们专门为国博的展览打造的。”近日,琉璃凤冠制作者之一、“00后”孙启烨在展览现场告诉记者,琉璃凤冠的制作过程,是一场“失败无数次”的尝试。 明孝端凤冠是国博近来最火的文物之一,它[ 2025-06-20 ]
-
浅析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民族打击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打击乐获得了良好发展,尤其是在多元文化频繁交流碰撞的今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载体,民族打击乐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 教育筑基,传承育才。作为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除了能够系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还能[ 2025-06-19 ]
-
“新大众文艺”的现状与潜能“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欣赏者,这就是新大众文艺。”自2024年7月《延河》杂志刊发的《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一文提及“新大众文艺”理念后,社会各界对此持续展开讨论,形成了“新大众文艺”的理论阐释与文化解读热潮。 作为一种文艺新现象和潜力无限的新形态,“新大众文艺”正成为人民[ 2025-06-19 ]
-
于山水间,被文化温柔治愈近年来,贵州依托独特的山水生态、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蓬勃的文旅产业,积极探索艺术疗愈的新场景、新业态,将非遗元素、自然景观与艺术疗愈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人文+疗愈”的沉浸式体验,为公众提供深层的公共文化服务。 贵州省文化馆以“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服务和发展定位,将艺术疗愈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今年5月,该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邀请艺术疗愈师孔煦然开展“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疗愈与情绪减压”主题活动,通[ 2025-06-18 ]
-
-
【溯源甘肃文化】伏羲祭祀与文化认同卦台山远景 天水伏羲城(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霍志军 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大典,是历史上重要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伏羲氏因杰出的文化创造成就而获得祠祀主动权,实际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礼制演进过程。 历史上的伏羲崇拜和祭祀活动 由于伏羲氏杰出的文化贡献,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对其进行悼念和追怀,伏羲神话可以认为是[ 2025-06-24 ]
-
古人如何过端午【二十四节气】 古人如何过端午 一人摇橹晃扁舟,两人撑篙水上漂。在敦煌壁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图像。图为莫高窟第468窟-双尾楼帆船(晚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古时候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何谓“端午”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民俗节日,其中端午节的名称最多。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20多[ 2025-06-04 ]
-
庆阳宁县早胜原:神秘的东周之城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所在地早胜原,旧称枣社原,是宁县境内最大的原块。 石家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从2016年开始,截至2020年,考古工作人员已清理发掘东周时期墓葬177座。 墓地发掘的同时,考古队也积极寻找石家墓地“这批人”的居址,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墓地以东的遇村遗址。2018年,恰逢银百高速公路的新建,遇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拉开了序幕。“通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可以明显看出石家及遇村遗址为一处两周时[ 2025-04-28 ]
-
石羊河漫游记民勤石羊河蔡旗镇段 金奉乾 红崖山水库 李军 祁连山北麓张掖西大河流域水草丰美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者按 在河西走廊广袤的大地上,疏勒河与石羊河如两条璀璨的丝带,交织出千年文明的经纬。疏勒河,自祁连山北麓奔涌而出,流经玉门、瓜州,最终汇入敦煌绿洲。她见证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驼铃阵阵,孕育了玉门关、阳关的雄关漫道,更滋养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与月牙泉的沙海奇观。石羊河,则在腾格里与巴丹[ 2025-04-23 ]
-
【溯源甘肃文化】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马家窑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 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 临洮县寺洼遗址全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韩军 董佩东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了马家窑遗址,马家窑文化因此而得名。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该区域内的马家窑文化大放异彩,其彩陶曾被安特生赞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 2025-04-03 ]
-
长安岘:时光深处 古村新韵长安岘古村落 资料图 刘亚丽 在陇南礼县洮坪镇,隐匿着一座原生态古村落——长安岘,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隐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长安岘,位于陇南市礼县、宕昌及定西市岷县交界的大山深处,这里的森林、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高寒阴湿林带。在这个风光旖旎,静谧清幽的大山深处,至今保留着30多座古朴民居,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村落。 从县城出发[ 2025-02-17 ]
-
敦煌福蛇明信片里的“东方哲学”:顺应四时,盘出好运春萌蛇、夏长蛇、秋实蛇、冬藏蛇,四季福蛇盘踞于敦煌藻井之中,鲜亮的绿、红、橙、蓝让人眼前一亮。这套由敦煌画院设计授权的中国邮政《敦煌福蛇》极限型明信片自面世以来,受社会广泛关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敦煌画院北京分院院长宋琳近日在甘肃敦煌接受中新网独家专访,解码明信片里的中国传统艺术,以及所表达的东方哲学和美好愿景。 1月1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画院内,游人参观由敦煌画[ 2025-02-14 ]
-
【秦文化陇上人物史话之六】灵台百里镇与百里奚、白起的故事灵台县百里镇。(来源:灵台融媒) 百里奚是历代名臣榜样,史学家说他“膏泽下于民,令闻传于后”,几乎至臻完美;名将白起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歼灭六国军队上百万众,未尝败绩,最终却丧命于秦王之手,何其悲哉! 百里奚和白起,两人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百里奚:五张羊皮换来的贤相百里奚。图源/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 公元前653年,秦穆公向晋国求婚,结秦晋之好,晋国用很多奴[ 2025-02-13 ]
-
我国科学家在甘肃发现距今上亿年前“精美”恐龙“脚印”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1月6日公布,在甘肃省靖远县乌兰镇发现的一批距今1亿多年的恐龙足迹确认为白垩纪的斯氏跷脚龙足迹。这一发现为斯氏跷脚龙足迹在我国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该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在线发表。 据悉, 这些恐龙“脚印”保存完好,组成了12道行迹,在目前已发现恐龙足迹中比较少见。“从这些足迹中,甚[ 2025-01-10 ]
-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武威打造“书城不夜” 民众家门口品书香不用专门在大学附近租房子“蹭”自习室,也不用在家复习被各种琐事打扰,叶乔对此次备考“省考(甘肃省2024年公务员考试)”的环境很满意。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武威人,这座新建的图书馆改变了她对家乡的刻板印象。 “我小时候,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的自习室就是一间教室,这次回家备考,完全没想到能在这样气派的图书馆里复习。”近期,叶乔每天泡在图书馆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时间,她在图书馆的24小时自[ 2024-03-13 ]
-
甘谷县确定国槐和月季为“县树”“县花”甘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国槐被确定为甘谷县“县树”,月季被确定为甘谷县“县花”。 据了解,为深入挖掘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地域代表性的特色花卉资源,打造以特色花卉为载体的靓丽生态名片与文化符号,彰显甘谷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甘谷县委县政府于今年2月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县树、县花”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公开推荐、专家初评、投票评选、专家评审、政府[ 2025-07-03 ]
-
临夏州文旅推广活动走进兰州高校近日,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兰州市启动为期3天的“花儿临夏·邀您度假”高校文旅推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校园推介、文艺演出等方式,面向高校师生宣传暑期旅游资源,进一步扩大“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影响力。 推广活动率先在兰州财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启幕。活动现场,高亢的花儿歌声、优美的民俗舞蹈,瞬间点燃校园氛围,赢得师生们阵阵欢呼与掌声。在临夏市、广河县、东乡县、和政县、康乐县、永靖县、积石[ 2025-07-03 ]
-
路易·艾黎中国情|国际友人赠书山丹2469册 激活西北小城文化基因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程健 张掖山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山丹县图书馆,艾黎藏书楼古色古韵,阅览大厅沉浸书香,这里和路易·艾黎先生有着不解之缘。 6月26日,由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山丹县委宣传部、山丹县委网信办、山丹艾黎纪念馆承办的“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丹县图书馆,探寻路易·艾黎留给山丹的另一份精神财富。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路易·艾黎在山丹工[ 2025-06-30 ]
-
路易·艾黎中国情|祁连山下马蹄新:山丹马场以绿色发展诠释“两山”理论实践“丝路马都·古韵山丹”是张掖山丹的城市旅游名片。在这里,绵延2000年的山丹马场,万马奔腾,尽显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英雄本色。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同样爱马、训马,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山丹亦是草原风光壮美,有着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牧场美景。 6月26日,由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山丹县委宣传部、山丹县委网信办、山丹艾黎纪念馆承办的“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丹军马场,采访山丹军马[ 2025-06-30 ]
-
路易·艾黎中国情丨穿过岁月长廊 重温路易·艾黎的中国情缘1927年4月21日,30岁的路易·艾黎乘坐轮船抵达上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后的60年间,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解放与建设事业,用生命书写了国际主义精神的璀璨篇章。 1945年至1953年,在山丹工作生活的近十年时光,成为路易·艾黎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艾黎不仅办学育人,还带领师生开垦荒地、修建渠道,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常称山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2025-06-30 ]
-
武威天祝:“帐篷花”开迎嘉宾夏日的天祝县祁连山国家公园缓冲区,鲜花盛开,草木葱茏,悠闲、洁白的牛羊在山坡上觅食、撒欢,远远望去似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山屲间,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帐篷如花儿般盛开,迎候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天祝草原以其独有的魅力,迎来一年中的旅游高峰。这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避暑天堂,五彩斑斓的帐篷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翠绿草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作为[ 2025-06-26 ]
-
中国与东盟共探文化遗产保护 甘肃技术助力丝路瑰宝“新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20日在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对话活动线上发言表示,中国和东盟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化交流的伙伴,相关案例数不胜数。多年来,中国向多个东盟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专业技术、资金和制度支持,其中一个突出范例就是吴哥窟修复工程。 当日,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主题对话活动在甘肃省天水市举办,共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与会专家代表关注的议题。 甘肃是文化遗产保护[ 2025-06-26 ]
-
兰州古树调查:虬枝铭刻传承志 厚土深培焕生机左公柳 西夏槐 市民在仁寿山古枣树群内扫码查看古枣树群详细信息 秋日梨园 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居民”,它们扎根于这片土地,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金城的发展与变迁,它们就是兰州的古树。这些古树宛如“绿色文物”,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大自然与先辈们馈赠给兰州的无价之宝。 1 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为滨河路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百年古树如静默的守护者,撑起大[ 2025-06-25 ]
-
黄河之滨“狮”吼千年: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突围鼓点如雷,红绸翻飞。6月14日,兰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现场,柴宗峰带领的北狮队惊艳全场。舞狮者踩着高桌凌空腾跃,重3.6公斤的狮头金光闪耀,空翻喷火、单杆舞龙等绝技轮番上演。作为兰州北狮第三代传承人,这位“兰州狮王”用28年光阴,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为北狮艺术杀出了一条生路。 北狮起源于汉唐军营,兴盛于明清市井,承载着中华民族2000余年的历史记忆。与灵巧的南狮不同,北狮以雄浑豪迈[ 2025-06-25 ]
-
文县:古渡新生走出乡村振兴新途径夏日让水河,熏风轻抚,波光粼粼,几艘仿古船静静泊在新落成的码头上,船舷灯笼映着两岸青山,自成水墨画卷,这是让水河“龢合”休闲产业园的真实写照。 作为文县“龢合”文旅品牌扛鼎力作之一,这座依河而建的产业园以古码头为魂、以生态为骨、以文化为脉,勾勒出一条“山水生金、文化铸魂”的乡村振兴新途径。 水陆织锦,古渡新生绘绿韵 让水河,曾是川陕物资转运的黄金水道,河岸老码头见证过“白日千帆过,夜晚万[ 2025-06-20 ]
文化遗产
More+
行业动态
More+
活动资讯
More+
-
2025年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在海南省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6月25日,2025年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在海南省举办。演练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承办。 本次演练共设置5个科目,涵盖“陆海空”多个突发事件场景,突出“实战化、专业化、协同化”特点,各参与单位信息共享、联合指挥、分工协作,充分展示了